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9:01    次浏览
舒畅、王建文、李长青三人合著的《历代廉吏录》一书,所载中国古代二十五史等史籍中的佼佼者,并于原文后附以简注与白话译文,以便读者易于理解。以古鉴今,或可有补于当今之反腐倡廉也。本版将陆续选载,以飨读者。丁宝桢字稚黄,贵州平远人。咸丰三年进士,选庶吉士。同治二年,擢山东按察使,又明年迁布政使。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,乞休,举以自代,遂拜巡抚之命。而其诛安德海事尤著人口。安德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,颇用事。八年秋,乘楼船缘运河南下,旗缯殊异,称有密遣,所过招纳权贿,无敢发者。至泰安,宝桢先已入告,使骑捕而守之,安德海犹大言,谓:“汝辈自速辜耳。”传送济南,宝桢曰:“宦竖私出非制,且大臣未闻有命,必诈无疑。”奏上,遂正法。光绪二年,代吴棠署四川总督,至即严劾贪墨吏,澄肃官方。建机器局,修都江堤,裁夫马以恤民,革陋规以恤吏。又改盐法官运商销,置总局泸州,其井灶分置厂局,盐岸分置岸局,岁增帑金百余万,而猾商奸吏不便所为……寻予实授。宝桢弥自警朂。益兴积谷,严督捕。治蜀凡十年,初莅事时,郭内月有盗劫,至是诛匪几尽,声为道不拾遗。十一年卒。宝桢严刚有威,其初至山东也,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,颇贵倨,见司道官,不设坐。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,坐则见,否则罢。左右皆大惊。王服其强,为改容加礼。至今言吏治者,常与沈葆桢并称。尤励清操,丧归,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。摘自《清史稿》 〈简注〉 奄人(阉人):即宦官。明清时称太监。朂(xù):勉励。蹙(cù):困窘。材官:供差遣的低级武职,或武卒。〈译文〉丁宝桢字稚黄,贵州平远人。咸丰三年进士,被选为庶吉士。同治二年,升任山东按察使,第二年又转任布政使。巡抚阎敬铭早就认为宝桢很有才能。他申请退休,推举宝桢来接替他的职务,宝桢就接受了他的举荐,做了山东的巡抚。宝桢诛杀安德海一事,更为人们所传颂。安德海以太监的身份侍奉慈禧太后,在朝里颇有权势。同治八年秋天,他乘楼船沿运河南下,旗帜特别显耀,说是奉有朝廷密旨派遣出来,他所到之处,招权纳贿,没有人敢揭发他。到了泰安,宝桢已先入朝告发,使骑兵先把他逮捕看管起来。安德海还说着大话道:“你们很快就会遭殃。”安德海被传送到济南,宝桢说:“宦官私出是违犯朝廷制度的,况且大臣没有听到朝廷派宦官外出的旨命,毫无疑问必定是假的。”即行向朝廷奏报,并把安德海就地正法。光绪二年,代吴棠署理四川总督。到任后就严厉弹劾和查办贪官污吏,整肃官场。他创建机器局,修筑都江堤,裁减夫马来抚恤人民,革除陋规来抚恤吏员。又改革盐法,由官方运输,交商贩行销。在泸州设立盐务总局,在制盐的井灶所在地设立厂局,盐岸分设岸局,一年可增加销盐金一百多万,而那些猾商奸吏却不便从中取利。不久,宝桢由代理总督转为实任。他更加警惕和勉励自己,恪尽职守。扩大谷粮积储,严加督捕坏人。治理四川共计十年,初到任时,城里每月都有盗劫事件发生,到最后土匪坏人几乎被铲除干净,获得道不拾遗的好名声。光绪十一年丁宝桢去世。宝桢为人严刚有威,他初到山东任职的时候,僧格林沁正使捻军受困于淄川,僧的地位和权势颇为高贵,对人态度傲慢,司道级的官员来见他,不设座位。宝桢把谒见的名帖给了材官,让他转告僧格林沁亲王,给座位就谒见,不给座位就不见,左右的人都很吃惊。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刚强,对他改变了态度,以礼相待。至今谈论吏治的人,常常把他同沈葆桢并称。宝桢尤其具有清廉的节操,死后归葬,由于身无余物,还是僚属们凑集的钱才得以成行。